龙柏生活圈
欢迎来到龙柏生活圈,了解生活趣事来这就对了

首页 > 百科达人 正文

清朝畅音阁御乐(清代御乐——畅音阁)

jk 2023-05-17 20:13:14 百科达人430
清代御乐——畅音阁

畅音阁是清代宫廷乐队的代表之一,是由于清代雍正年间,乾清宫的太监琴师胡润忠在福剩殿搭建了一座“清音阁”,并滋生了“清音札,清乐图,清曲文”等清乐文化而形成的。同时,该阁的音乐家们在康熙帝的支持下,不断地改进与创新,逐步演化为了最具规模并具代表性的畅音阁。

畅音阁的产生与初期状况

畅音阁的前身是“清乐队”,是长期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居所——”定慧寺”附近的“敬事房“供奉和演奏的,由知名音乐家翁同龢担任领队,集合了一批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家。乐队在康熙年间,经过数年的培训与发展,成为了享有盛名的音乐团体。康熙死后,昆曲逐渐式微,阵容也开始缩小,但畅音阁依然存在,开始专注于宫廷音乐的演奏。

乾隆年间的畅音阁

在乾隆年间,畅音阁进入了较为强盛的时期。以乾隆帝为首的大臣们对音乐十分热爱,不断推出新的乐曲。此时期,畅音阁已经达到了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时期,包括听音、站音、互奏、交响、缠绵、深情等几个代表性的乐曲。与此同时,畅音阁的编制也有了不少改进,除了少数民族乐器之外,乐队中的大多数乐器都进行了扩充。

畅音阁的衰落和影响

19世纪中叶前后,随着清政府逐渐走向灭亡,畅音阁的影响也开始逐渐减退。由于现代音乐文化逐渐流传进入中国,老一辈的乐手们对此并不热衷,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清朝的制度与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音乐文化也因此开始走向式微。直到最后的光绪和宣统年间,畅音阁还是一如既往的演奏,但已经趋于衰落,与过去辉煌的时期相去甚远了。

畅音阁虽然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历史印记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也或许说明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随着社会及时发展而兴衰。

猜你喜欢